南極7.4強震誘發地球「震動模式」 郭鎧紋:全球規模5地震恐增

2025年05月6日 14:15

快訊/18:53台灣東部海域規模5.9「極淺層地震」 最大震度4級

▲昨天晚間6時53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.9「極淺層地震」。(圖/氣象署提供)

記者周湘芸/台北報導

台灣東部海域昨天晚間在44分鐘內連續發生7起地震,其中,晚間6時53分發生規模5.9極淺層地震,最大震度達4級。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,從過往經驗發現,只要全球任一處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,地球就會進入「震動模式」,可能導致規模5地震變多,因此研判昨天東部外海規模5以上地震,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規模7.4地震有關。

郭鎧紋表示,從過往全球地震發生情況觀察發現,全球平均一天會有3次規模5以上地震,只要任一處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,發出的地震波就會繞全球好幾圈,導致規模5地震變多,平均一天會爆增至9次,也就代表地球就會進入「震動模式」。

他指出,今年1月7日西藏南部發生規模7.0地震,其中,緬甸造山帶將板塊往東推,1月21日嘉義及台南一帶就發生規模6.4地震;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.7地震,宜蘭外海4月8日就發生規模5.8地震;昨天2起規模5以上地震,則可能與5月2日南極德雷克海峽規模7.4地震有關。

郭鎧紋表示,規模達7以上的地震能量就很強,2011年東日本地震後發現台北101大樓阻尼器也會跟著搖擺。5月2日南極德雷克海峽規模7.4地震,相當於64顆原子彈能量,規模7地震約等同16顆原子彈能量,規模7.2地震等同32顆原子彈能量。

他認為,無論何地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,都可能誘發累積較多能量的地區發生地震,未來若其他地區有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,台灣在接下來數周也需提高警覺,留意規模5以上地震出現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讀者迴響
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