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台灣中油與阿拉斯加簽署「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(Alaska LNG)買賣暨投資意向書(LOI)」。(圖/經濟部提供)
記者羅翊宬/綜合報導
美國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(Mike Dunleavy)今年3月應邀訪台,見證台灣中油與阿拉斯加簽署液化天然氣(LNG)買賣投資意向書,宣布台灣擬每年購入600萬噸天然氣,約占阿拉斯加未來產能3成。消息曝光後,鄧利維班機甫抵台,中國即發出抗議。美方則強調,將持續與有誠意的夥伴合作推動能源發展,無懼外界壓力。
綜合《中央社》和外媒報導,鄧利維於當地時間12日在美國馬里蘭州舉行的「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」(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)透露,台灣有意簽署合約,向阿拉斯加採購每年600萬噸的天然氣,對阿拉斯加州而言將會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天然氣出口。
鄧利維證實,曾因這趟訪台行程而遭到中國抗議,且「飛機一落地,中方抗議信即刻送達」。但他強調,「我們會與想做生意的夥伴合作」。
該項LNG合作案於3月由鄧利維與經濟部長郭智輝共同見證,中油與阿拉斯加州公營公司AGDC簽署買賣與投資意向書,計畫不僅採購天然氣,且可能爭取上游投資參與權。中油統計,台灣每年從美國進口的LNG約210萬噸,占總進口量2113萬噸的10%。若採購量提升至600萬噸,將是現有對美採購的近3倍。
該項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工程,總投資估約440億美元,計畫從北極圈油田興建長達1287公里的天然氣輸送管,運往阿拉斯加南部液化並出口亞洲。預計2026年動工,2028年開始輸送,並於2030年完成相關設施。阿拉斯加州也積極尋求日本、韓國與台灣等亞洲夥伴加入投資行列。
對於中國是否可能成為天然氣買家或投資者,鄧利維表示,情勢變化快速,若未來美中達成協議,要求中方採購天然氣,「我不認為會有人反對」。但目前美方首重與理念接近的盟友合作,強調穩定供應鏈與地緣政治風險的管理。
此舉也反映出,美方希望藉由能源合作,平衡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順差。近年,美方持續要求台灣加大對美採購,包括能源、科技與軍購等領域。外界普遍認為,能源採購已成為雙邊經貿談判的一部分。
美國前駐中國大使伯恩斯(Nicholas Burns)曾指出,中國對美台互動的敏感度極高,甚至在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(Nancy Pelosi)訪台飛機降落前1分鐘就召見他表達抗議。如今類似情況再現,也突顯在美中戰略競爭下,台灣的國際經濟角色更加受到關注。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