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股族5大節稅關鍵! 律師曝:比同級收入主管少繳2萬稅

▲報稅季來臨。(圖/記者劉維榛攝)

▲報稅季。(圖/記者劉維榛攝)

張靖榕/綜合報導

報稅季來臨,民眾關心如何善用節稅策略,讓手中資金更有效運用。律師蘇家宏提醒,對於存股族來說,透過妥善規劃股利、海外投資與借券等操作,不僅能享有現金收益,也是一門精緻的節稅藝術,若股利採合併計稅,可享8.5%抵減稅額。每節省的一塊錢稅金,都是實實在在入袋的利潤。

蘇家宏指出,存股族有五大節稅策略,其中以股利合併計稅的8.5%稅額抵減最為關鍵。他舉例,一名年薪70萬元的單身安親班老師,靠存股每年領取20萬元股利,合計所得90萬元。該案例在扣除免稅額、標準扣除額與薪資扣除額後,淨所得約為45.4萬元,落在5%稅率級距,應繳稅額約為22,700元,經8.5%稅額抵減最高可抵掉17,000元,最終僅需繳納5,700元,遠低於單純年薪90萬元的主管所繳納稅額,節稅效果明顯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他強調,適用5%稅率的小資族,以股利合併計稅最為划算。但若個人所得稅率落在30%、40%,則建議考慮採取股利分離課稅制度,適用單一28%稅率,可試算後再擇優報稅。

另一節稅重點則是海外投資。蘇家宏提醒,包含KY股(註冊地在海外但於台灣上市)或海外基金,只要海外收入未達100萬元者免申報,就算超過100萬元,若基本所得額未超過750萬元,也無需繳納基本稅額。只有超過750萬元的部分才須以20%稅率課徵基本稅額。

此外,若能避開配發股利期間,選擇於除息前賣出、之後填息前買回,也能達到節稅效果。但他提醒,需留意買賣成本與填息時點,否則可能「節稅沒節成,反倒賠價差」。

最後,「借券」亦是一項容易被忽略的節稅途徑。蘇家宏說,若股票出借期間碰上除權息,投資人不會收到股利,而是獲得「權益補償金」,此筆補償金視為租賃所得,將列入其他所得類別,稅負結構與現金股利不同,對部分納稅人來說更具節稅彈性。

05/20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

更多新聞
593 3 4793 損失金額(元) 更多新聞

※ 資料來源: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相關新聞

讀者迴響

熱門新聞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最上面
OSZAR »